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池州古今 > 名人在池州 > 本土名人

乃武乃文数华岳

发布时间:2011-06-13 09:07 来源:档案局 作者:市档案局 浏览: 【字体大小:
    华岳(?—1213)南宋文学家,贵池人,字子西,号翠微,初为武秀才,轻财好侠,开禧元年(1205)以国学发解中进士。当时,身为外戚的韩侂胄先任枢密都承旨,加开府仪同三司,权位居左右丞相之上;后加封平原郡王,任平章军国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华岳虽职位低微,秉性疾恶如仇,敢言犯上。他斗胆上书宋宁宗以谏(劝阻)北伐为由头(近年,有出版物将“谏证伐书”说成建议宁宗北伐,其原因可能是作者不懂古文而造成的错误。),控诉韩侂胄专权执柄,公取贿赂,蓄养吏仆,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行为,侂胄不除,国难未矣。韩侂胄大怒,将华岳交大理寺审理,临安知府傅伯成同情华岳,令狱卒将他缓释;未久,李大异接任临安知府,将华岳收监,置建宁狱中,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被谋杀,华岳释放出狱,入武学深造。嘉定三年(1210)华岳参加殿试,经外场的马箭、步箭、弓、刀、石和内场的默写武经等科目考试,中殿试第一名———武状元,升任殿前司官属。华岳成为贵池继南唐伍乔之后的第二位状元。其时宰相史弥远权势日重,媚金求和,当朝文武官员为之侧目。华岳官卑职小,抱负无法施展,武侠本性,怒火中烧,欲杀史弥远,事被泄漏,下临安狱。宁宗赵扩坐议大臣,不想杀华岳,权倾朝野的史弥远,顶撞实为傀儡的宁宗:“他要杀的人就是我,你不知道吗?!”赵扩无奈,华岳被仗死在临安东市。
  华岳作为一个小小武官敢于进谏弹劾韩侂胄这样的重臣,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而且弹劾韩的所作所为基本符合事实,当然也不乏个人偏见。只偏听偏信朝野对韩的传言、非议,忽略了韩为国、为民所做的许多重大决策。
  韩侂胄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宋史》及相关的野史里均有较详细的记叙。韩侂胄(1151—1207)是宋宁宗赵扩太皇太后的姨侄、皇后韩氏的叔祖父,身兼两重外戚,他与南宋宗室大臣枢密使、右承相赵汝愚(1140—1196)共同拥立赵扩登上皇位,但不久两人争权。赵汝愚联合道学家朱熹、吏部尚书彭龟年等,攻击韩侂胄;韩指道学为“伪学”加以禁止,结果,韩得胜,贬逐了赵汝愚、周必大、朱熹、彭龟年等五十九人,赵郁闷而死,史称“庆元党禁”。嘉泰(1201—1204)中他见金王朝已渐衰落,在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吏部侍郎叶适等抗金派人物的支付下,力主乘机收复中原,并奏请宁宗为岳飞平冤昭雪,追封岳飞为“鄂王”,后又奏请宁宗削除秦桧死后所封“申王”称号,改谧“谬丑”。开禧二年(1206)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请宁宗下诏出兵攻金。分两路北伐,东路由他亲自率领,西路由他的心腹四川统帅吴曦率领。由于准备不足,左右无军策应,盲目冒进,攻城不下,处处受阻,加上吴曦叛变投金,使金军得以集中兵力抵当东路宋军,造成北伐失利。金兵变守为攻,对南宋形成严重威胁。韩侂胄张皇失措,“连遣方信孺使北请和”。金章宗完颜暻气焰顿时十分嚣张,扬言非增岁币、出数千万犒师营并韩侂胄首级不与南宋议和。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枢密使、右承相赵汝愚的同党史弥远(1164—1233)等人为迎合金朝主子需要,在杨皇后(韩皇后死,在史弥远谋合下策封杨氏为皇后)支持下,开禧三年(1207)11月指使中军统制夏震等,在韩侂胄上朝时,把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杀了,并割下韩的首级,遣送到金国,答允增岁币白银三十万两,赠白银三百万两,达成“嘉定和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韩侂胄被史弥远谋杀三天后,赵扩方才听说,问史弥远可是真的,史笑道“首级都送到金国去了。”赵扩听后,连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可见史弥远猖狂到什么地步。客观地讲,南宋朝大臣专横跋扈,代天行令的并非只是史弥远、韩侂胄二人,其原因是九个皇帝几乎个个昏庸无能,甘当傀儡。因此,韩侂胄是个很难用“忠”、“奸”二字定论的复杂人物。他权重朝野,无所不为,但他又崇尚岳飞,为其昭雪封王;憎恨秦桧,废除“申王”称号,定为“谬丑”;又力主抗金,亲自北伐,做了高宗以后的孝宗、光宗两朝的权臣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他重用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人物,将他由镇江知府升为枢密都承旨,只可惜未到任就病死;他兴“党禁”又自解“党禁”;他不是被皇帝敕令所诛,而是被奸臣和皇后所谋杀。韩侂胄不算忠臣,但也不是奸臣。真正的奸臣是史弥远。
  华岳不光武艺高强,且文才出众,是名入《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的文学家,留存后代的文集有《翠微南征录》11卷、《翠微北征录》12卷。华岳诗文体裁广博,有奏疏类议论文、有抒情性的散文,更多的是抒情与写景完满结合的既婉约,又豪放的诗词。其奏谏书,立论高远,主旨宏富;叙事如悬河,一泻千里;议论如解文,鞭辟入里;文字如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如《谏宁宗征伐书》弹劾侂胄专权执柄曰:“侂胄致身显贵,老不知耻,贪不知止,私植党羽,阴结门第,凡见诸行事,惟知侂胄,不知君父”。议论国之安危现状,此时北伐的后果曰:“军民怒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便不固,山寨不修,堡垒不设,吾虽带甲兵百万,军饷千里,而师出无功,不战自败。”在展望国富民强后北伐的前景曰:“吾中国之外患既除,然后公道开明,正人登用,法令自行,纪纲自正,豪杰自归,英雄自附,侵疆自还,中原自复,天下自底于和平,四海自跻于仁寿,何俟乎兵革哉。”一律四字排比,似方阵队列,既浩浩荡荡,又清风徐徐,读之如饮醇醪,荡气回肠。其诗词,田园诗内容十分丰富,有写农村四时物侯变化,有写农民四季劳动情景,有写农民生活状况,把揭示地方官吏残酷剥削,赋税惨重,人民生活疾苦,表现农民勤劳、淳朴美德与描写景物结合起来,熔为一体。致使诗词除写景状物抒情外,还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语言清新,通俗易懂,不用典故,不尚词藻,朴实中见秀美。如《田家十首》其二曰:“农夫日炙面如煤,丝妇缫成雪一堆。早早安排官税了,莫教耆长上门催。”其三曰“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织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其四曰:“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三首诗明白如话。前两首写男耕女织,自种至收,从无稍息,辛劳勤苦,收获虽丰,苛捐杂税,所余无多。后一首写雇农家庭,更为艰辛,鸡鸣即起,披星上工,压迫深重,剥削残酷,担惊受怕,惴惴不安。三首12行诗所表述的就是当时社会的真情实况。全诗真实生动,颇为感人。又如《酒楼秋望》:“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这是首名为写景实为借景抒怀的抒情诗。作者秋日登楼远望,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水天一碧,色彩鲜艳,生机盎然。楼内笙歌艳舞,婀娜多姿,酒入诗肠,激情涌动;面对国势踮危,时远多艰,俯仰古今,感时忧国;虽爱国有心,却报国无路,万恨齐来,借酒消愁。诵读此诗,也觉周身热血沸腾,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华岳毕竟是个武人,所读之书,所掌握之词汇比较有限,不能像苏轼、陆游、朱熹、辛弃疾那样博极群书、语言丰富、思路开阔,写起诗来,文采飞扬,寓意高远,韵味无穷。但古往今来,文能诗词歌赋策论全来,武能十八般武艺全精者,历朝历代总是鲜见其人。华岳可算是南宋朝文武双全第一人。(摘自于吴汉卿《钟秀池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