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池州古今 > 名人在池州 > 本土名人

循使近臣桂仲武

发布时间:2011-06-10 15:34 来源:档案局 作者:市档案局 浏览: 【字体大小:
       贵池望族——潮溪桂氏源远流长。其先祖桂智览为唐朝天宝年间梁州(今陕西汉中)刺使,因安史之乱迁居江南吴氏桑林。其子桂仲武在南疆(今广西和越南中部)任职。仲武生有二子,长子壁、次子盛。仲武去世后,二子举家迁往石埭(台)县七里镇(后归属贵池县),黄巢农民起义攻占了石埭县大部地域。桂智览五氏孙桂瑕,见秋浦潮溪(今殷汇石城村)山旋而秀,水丽而清,地僻而阻,遂择地构室,迁居这里,是为贵池潮溪桂氏。奉桂智览为一世祖,桂仲武为二世祖,桂壁、桂盛为三氏祖。从此瓜迭绵绵,又支派藩衍,蝉联而起。这是后话。本文专述潮溪桂氏二世祖桂仲武。
      桂仲武,约生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少时好学,禀性聪颖,稍长即能作文赋诗。性格豪迈,容貌温然,时人称其有“通敏之才,宏远之器”。而立之年进士及第。初为县令、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继之升御史。期间以文名世,得到时任监察御史、诗人刘禹锡赏识,结为挚友。元和十四年(819年)调任唐州刺史。其时为安史之乱后,苛捐杂税繁重,地方官吏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强取豪夺,农民苦不堪言,浙东、中原、南诏农民纷纷起义;一些流氓地痞也乘机作乱,他们以山寨为巢,杀人越货。就在桂仲武出任唐州刺史之年,邕管(今广西宣化)西原峝夷蛮黄家贼叛乱。该贼与邕管押衙谭叔向等相勾结,依山傍险,自称峝主。平常各自营生,急时迅速聚会,既攻劫州县,又侵害山民,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朝廷诏安南都护(管理辖境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的军政合一官吏)李象古征讨。李象古是个贪纵不法、贪生怕死、畏敌如虎的无能之辈,他召驩州刺史杨清为牙门将,令其起兵讨伐,并派三千兵马支持杨清征讨。杨清因仕途不得志,常思谋反。杨清视此次征讨黄峝贼为天赐良机,不仅未去讨伐黄峝贼,反而与其子智烈及亲家杜士交合谋,边上疏朝廷,说李象古背叛朝廷,伙同黄峝贼攻袭安南,边杀李象右及其全家。朝廷半信半疑杨清所奏,诏杨清为琼州刺史,杨清拒不赴任。命桂仲武为安南都护,杨清拒绝服从桂仲武领导,桂仲武害怕杨清,不敢进入安南城。朝廷恼怒,贬桂仲武为安州(今四川北部安昌)刺史、后为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刺史。以唐州刺史裴行立为都护。裴行立无深谋远虑,舍近求远,从数千里之外的江西、岳州、鄂州招募兵马,远征邕管;又不分敌我,滥杀无辜,两年间杀人不下两万,其中绝大多数为平民百姓,造成邕、容两管地域十室九空,人神共怨,而真正的叛贼依存。裴行立在人民的咒骂声中病亡。这时,被贬为岭外与邕管毗邻的潮州刺史韩愈上疏朝廷,揭露裴行立的所作所为,朝廷方知安南治安真实状况。长庆元年(821年)穆宗即位,复命桂仲武为安南都护。桂仲武利用怀柔策略,从杨清部属策反七千余人,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安南城;斩杨清及其子智贞,又乘胜追击,打败了杜士交与杨智烈,并斩得二人首级。是年十二月,又一鼓作气破黄峝贼老巢,歼灭贼万余人,收营州三十六,南疆一时太平,朝廷赏其功。长庆二年擢桂仲武为邕管经略使(边防军事长官,类似今日军区司令),大和初年(827)被调回京城任正三品太子宾客。大和四年(830)命桂仲武为福建观察使(考察州县官吏政绩,等同于节度使官职)。继之改团练使(唐中期不设节度使之地置团练使,掌管本区各州军事,常与观察使、防御使互兼)大和六年病逝于福建任上,终年约五十六岁。桂仲武一生多行善政,遵理守法,誉为“政最循良,处心平怨,廉能之声蔼蔼朝著。”史志称“盖有文才而兼治述者也”。
     桂仲武生前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交谊深厚。去世后,韩、刘均作诗文悼念桂仲武。这里录刘禹锡《祭福建桂尚书文》以飨读者。
     维大和六年,苏州刺史刘禹锡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福建团练使桂公之灵。
     昆化鹏征,擘波冲天。士逢其诗,捨笈乘轩。始识尚书,贞元季年;诣我南省,袖文一编,便坐接语,其容温然。星岁未几,鄙夫南迁;滞留江湘,鱼鸟周旋。尚书遇知,变化如蝉,秉宪朝右,剖符江壖。交趾化行,容州绩宣。凡曰循吏,莫居我先。太和元初,再遂良亲。分务东洛,门里同陌,余復郎位,公为宾客。蔚然贵臣,綬紫鬚白。俄县西还,列于清班。来访书殿,登楼看山。见领八屯,循街九关。贺迁闽越,红斾双殷。克有淑声,搢绅之间。茕嫠鼓舞,强悍低路。延平古津,峭壁孱颜;豈意龙剑,沉晶不还。復魄侯堂,归舟建浦。双表何在?虎丘之下。恭承嘉命,来牧吾土。言念昔游,忽成千古。哀哀孝嗣,率礼无违,言奉几席,归乎洛师。敬陈奠筵,泣对灵帷,平生不忘,歆此一卮。鸣呼哀哉。
     若意泽为白话文,当是:
     大和六年某月某日,苏州刺史刘禹锡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福建团练使桂公之灵。
     鲲鱼化为鹏鸟,远征而去,劈浪冲天,高飞万里,是士子恰逢时远,抛弃那破烂的书箱而坐上华丽高敞的马车。我最初认识桂尚书(唐时三品以上官衔称之为尚书)的时候是贞元末年。那时你来到我办公的尚书省看我,袖筒里揣着一篇文稿,坐下与我面对面交谈,其表情温顺和气。可是没过多久,我就被贬到南方,逗留在长江湘水一带,与鱼鸟为伴。而尚书你却受知于皇上,就象鸣蝉脱壳,振翅高飞。终日生活在皇帝左右,执掌朝廷的法令,号令镇守江左的兵将。不久又去交趾(今越南中部)推行王道,继而又在容州宣行皇上的威德。大凡称为循吏的,没有人超过我桂公的功绩。
大和初年,我们同得良机良缘,一起分赴东都洛阳,住在同一条街道,再次遂了我与桂公相见的心愿。其时,我恢复了主客郎中的职位,你担任太子宾客,成为朝廷中的贵臣,紫色的綬带映着彼此白色的鬓毛。
不久,我们又一起回到长安,列于清贵之班。桂公来访我的书殿,一起登楼看山。桂公作为八屯的将领,带着侍卫皇上的军队巡视长安街道九关。继而又升迁到闽越,赴任时红旗猎猎,好不威风。美好的名声不久便在缙绅之间流传。连忧愁的寡妇都为你欢欣鼓舞;昔日横行强悍之徒不得不低头认罪;据水为寨,占山为王之草寇,一律荡平,使延平(今福建南平市)这座古老的城池天堑,更显得巍峨雄奇。
     岂料你如龙泉之剑沉于深渊,一去不还。你的魂魄乘小舟泊岸来到我的公堂,说是来苏州拜望双亲,原来你的双亲之墓表伫立于虎丘之下。我恭承皇帝的命令,来做家乡的太守,独坐于公堂之上,想到昔日与你交游,今日忽成千古,阴阳相隔,心中十分难受。你的哀痛的子孙,没有违背你的遗愿,捧着孝礼,言奉几席,归于洛阳。今天我恭敬地陈摆奠筵,哭对着你的灵帷,念念不忘你昔日的音容笑貌。尚书桂公,请享用我专为你奉送的这壶薄酒吧!
鸣呼哀哉!
     此文再录两首中晚唐诗人陈陶在桂仲武平定杨清之后迁升福建团练使时,投奔桂仲武的投赠诗:
       《投赠福建桂常侍》(经常在君王左右的官)二首
                                  (一)
                后来台席更何人,都护朝天拜近臣。
                长笑当时汉卿士,等闲恩泽画麒麟。
                                  (二)
                匝地歌钟镇海隅,城池鞅掌旧名都。
                不知珠履三千外,更许侯嬴寄食无。
      意译为白话,当是:
      其一:后来的宰相还有何人能与你相比(台席,指宰相之位),
      都护你一旦入朝及成为皇帝近臣。
      笑当年汉代那些等闲大臣,
      仅一般的功劳就被皇帝画到麒麟阁上去了。
      其二:振地的歌声钟声在海边回荡,
      你掌管的城池即是旧日有名的都市。
      不知孟常君的三千珠履门客之外,
      可还允许侯嬴来门下寄食?
     两首诗的字里行间充盈着陈陶发自肺腑对桂仲武的才智、德行、功绩的顶礼膜拜,渴望桂常侍能接纳自己,成为常侍将军幕府中的一员。
     桂仲武次子桂盛,官至舍人。桂盛女,名金钗。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黄巢作乱,屯兵黄屯畈,桂盛作崀嵻路与里人设险御之,后寨为黄军所破,桂盛战死,其女金钗为黄寇所执,企图奸污金钗,金钗不从,乃投井殉节。里人为纪念金钗,冠名此井为金钗井,春秋时节香火祀之。金钗井今已无处寻觅。
这真是,将门之嗣多虎子,忠臣之后多英烈。(摘自于吴汉卿《钟秀池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