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保,1926年3月出生,江苏仪征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82年退休。欧阳天保同志自14岁起就充当学徒,在仪征永盛米厂任助理技工,在他26岁时由当时油米工会组织介绍到青阳粮食局加工厂任技师工作,欧阳天保同志贫民工人出身,解放后工人、农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是国家的主人,生活、工作都有保障,他的内心非常感动,并落实到自己的一切行动中。他文化水平不高,就刻苦认真自学,对技术认真钻研,并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他在青阳县粮食局第一碾米厂机器技术改进方面、在发明创造方面作出了优秀业绩。
改进技术、提高产量。改进过桥皮带盘,使当时产量由每日24300斤上升为29600斤,增加5300斤。技术改造碾米机,将进口加一斜形拦铁改大进出口,放大存气,又将米刀进口锯去8寸长2分宽,出口锯去2.3寸长2分宽,利用米擦米减少米刀阻力将米压碎,同时将砂盘用轻重器较正,保开持平稳不发拌,减少糙米破碎率,碎米大为降低,产量随之提高、未改前碾米机每台时产量为3000斤,提高到6000斤,碎米率由1954年平均每百斤稻谷出0.882斤,到1955年降低为0.42斤;按全年加工稻谷9833460斤,就给国家增产大米45450斤,折合当时人民币413595元。
1954年 安徽省首届工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
发明创造,增产节约。青阳碾米厂于1953年6月迁移木镇,因木镇地区农民习惯于土基稻床晒稻,售给国家余粮及缴纳公粮含有严重的砂石和杂草,严重影响大米的成品质量和损坏砂片,欧阳天保同志针对这一情况,开动脑筋,在人工撞筛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三层毛谷撞筛”,分层除杂:一层除大、中石子及杂物;二层除稗子,中细砂、中灰土;三层除稗子、细砂、灰士、小稻。以1953年11月12日统计,加工稻谷251万斤,就清除出石子、灰士2885斤,稗子1882斤,节约砂片1072付,每付价115元,为国家节约12328元。
1956年 第一次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奖章
欧阳天保同志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府终是尽职尽责,勤奋好学,钻劲十足,在他面而,没有攻不破的难关,一身清正廉洁。多次被评为县级、地区级先进生产者、1954年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1956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